在美國,有一只貓的命運,牽動了無數人的心。
它叫Toby的貓,是一只漂亮的長毛橘。
7歲那年,Toby被原主人以無法跟家里其他貓相處為由,送人了。
可它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拋棄了,可能在它的認知里,自己只是跟著主人去朋友家做客時,「不小心」被落下了…
對主人的思念,加上對新環境的無法適應,讓Toby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離開這里,回家!
「既然主人沒空來接我,那我就自己回去吧。」
——Toby
然后,Toby用了大半個月時間,靠著一點點的嗅覺和一點點的記憶,徒步走了20公里,回到了原來的家。
至今沒有人知道,這些日子它是怎麼熬過來的,吃什麼,喝什麼,有沒有遇到過危險,有沒有受過傷…
總之,它做到了。
你以為原主人看到它,會很開心?被它的執著打動?是喜聞樂見的happy ending?
不,你高估了人性…
當Toby一身狼狽地站在門口,眼巴巴地等著主人給它開門時,它看到的不是驚喜和開心,而是前所未有的煩躁與厭惡!
他們甚至做了一個更可怕的決定:
既然送掉能自己跑回來,不如帶去收容所安樂死吧!
而獨自沉浸在「回家」喜悅中的Toby根本沒有察覺到。
很快,久別重逢的主人就帶著它出門了。而這次的目的地,是——鬼門關!
到了收容所后,Toby再一次眼睜睜地看著主人丟下它,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…
或許這次,它終于明白:主人不要它了。
收容所工作人員非常生氣:「我很難理解一只走了20公里都要回家的貓,是多麼地忠誠,且愛著它的主人,而主人卻想著將它安樂死!」
所以,他并沒有像原主人要求的那樣,給Toby進行安樂死,而是聯系了當地的動物保護協會。
他們給Toby做了身體檢查,發現它患有貓艾滋。
貓艾滋,一種影響免疫系統的疾病,只要接受治療,并得到妥善的照顧,就能維持繼發性感染和其他并發癥不發作,可以當作慢性病處理,不是什麼絕癥!
且僅限于貓之間傳染,并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類或者動物。
或許,這就是原主人堅持不要它的原因吧。
雖然明明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有效控,讓受感染的貓快快樂樂的生活很多年…
當動物保護協會把Toby的領養信息發布到網上時,很多人都被它的故事感動了,紛紛轉發,表示愿意伸出援手。
最后,經過層層篩選,Toby被一位叫做Michele Puckett的小姐姐領養了。
此時的Toby,也已經不再對原主人抱有「執念」,開始努力地迎接新生活:
經常粘著小姐姐撒嬌,討摸摸;
和其他家人也相處得很好;
恢復了大橘的能吃本色;
擁有了自己心愛的玩具;
還結交了新朋友…
最重要的是,Toby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拋棄了…
我曾寫過另外一個故事。
在韓國,橘貓Joonpal被原主人拋棄,送到救助站后,整日郁郁寡歡,既不和工作人員互動,也不肯和其他貓咪玩耍,而且不吃不喝,拒絕任何食物…
這種狀態持續了3個月,它的體重從7kg掉到3.2kg,因缺乏營養而導致后腿無力,已經嚴重影響了它的生活。
同時,還伴隨著貧血、焦慮,時常會陷入恐慌,流口水等問題。
醫生說,它是因為被拋棄有了心理陰影,抑郁型的持續性厭食,相當于慢性自盡。
幸好,后來一位叫Bae Dae Hae的小姐姐,非常同情Joonpal的遭遇,決定做它的鏟屎官,用「愛」再次燃起了它對生的希望…
推特上一位網友說,鄰居搬家了,卻沒有帶走自己的貓。
然后,貓每天都蹲在「家」門口,可憐巴巴的等主人回來…
直到,網友看不下去,收養了它。
我記得《一條狗的使命》里,有一句臺詞:
人,真的很復雜。為什麼總是做狗都不明白的事情?譬如,離開…
對貓來說,也一樣。如果說人對貓的愛,是一種選擇;那貓對人的愛,則是一種本能。
可能在它們的認知里,你的突然消失,只是在玩游戲,或者「不小心」的遺忘,于是癡癡的等待,甚至不顧生命危險,跋山涉水,自己回家…
如果不是再三確認,誰愿意相信,自己被拋棄了呢?
而且,也不是所有被拋棄的寵物都可以幸運地被救助,更多的它們,是在外面流浪。
要從心懷惡意的人類手中虎口余生;從疾行的汽車輪下死里逃生;從嚴寒、暴雨、暴雪、饑餓、疾病的夾縫中艱難求生…稍不留神,就是死亡。
既然養了,就請負責到底!以一條生命為代價,不覺得太沉重了麼?